邱永漢先生

Mr. Kyu Eikan, a famous writer, economic analyst, investor, entrepreneur, management consultant...

邱永漢先生于1924年出生於臺灣。1945年畢業于東京大學,1954年榮獲日本文學最高獎--直木獎。從此,邱先生便以作家,財經評論家 ,投資專家,企業家等身份活躍於臺灣,香港,中國及日本。

邱先生45歲時得了糖尿病。這些年來邱先生的血糖曾一度高達300mg/L。然而邱先生通過服用中藥,控制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得以把血糖控制在95-120 mg/L。現在邱先生主要服用愈消散8805。由於對愈消散的功效十分滿意,邱先生於是爲在日本出版的《驚異的漢方--愈消散》作序,向廣大糖尿病患者特別推薦愈消散。

邱永漢先生談種連進醫生的中藥配方糖尿病

我在北京時來訪的中國青年

2000年10月,我在北京的東直門大街上開設了名爲“永漢日語”的日語學校。學校租借了大樓中的2樓,那裏曾是因經營不善而關門的夜總會,一樓是必勝客。說要在那裏辦學校,還有過一段遭到回絕的趣事。對方說去找學校的空餘時間借吧,這種地方這麽貴的租金是支付不起的。

中國的補習學校或私塾是連空調設備都沒有的境況,冬天穿著大衣上課一般也認爲是常識。能在面對大馬路的高級大樓中溫暖的教室裏學習,既使是首都北京也還是出乎人們的意料。

大多時候被行道樹遮得連廣告板都看不到的地方,可是到了冬天樹葉落盡,既使從車上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永漢日語學校的“あいうえおから日本留學まで”的廣告板了。看到了廣告板來報名入學的也大有人在。有一天有人給我送來了一封信,那是一張發到了我在東京的地址的傳真。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是Berkeley大學畢業的中國人,邱先生著作的中文版我基本都看了。其中我對《中國人的思想構造》一書感觸最深,如能把它翻譯成英文使美國人看到此書,我相信中國人將會得到更多的理解。如果能使中國的上層決策人看到此書,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將會更快。英文翻譯之事,鄙人若能盡綿薄之力將不勝榮幸。至1月末爲止我一直在北京,如果招呼一聲,定當隨時拜訪”。上面還寫有電話號碼。

從字面上看我以爲是40歲左右的人,在北京的時候把他請來一看,原來卻是22歲的小夥子。而在那之後發生了比這更讓人吃驚的事。

在北京收到了男性性能力增強藥

在北京,要見我的人從字面上看本以爲有40歲左右而實際只有22歲,這首先讓我吃了一驚。一問才知道他10年前被父母帶到美國,畢業于Berkeley大學經濟學系,在英國讀了研究生,現在在西班牙攻讀博士。

他在美國的書店偶然發現了我的書的中文版以後就成了我的熱心讀者。一看到新書的廣告就特地通過互聯網跟臺北的出版社聯繫,我的書他似乎幾乎都讀完了。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隱藏著讀者又使我吃了一驚。但是能在10年前舉家搬往美國的大陸人士是特例中的特例,於是就詢問他父親是做什麽的。

經過詢問才知道他的父親是糖尿病醫生,應斯坦福大學醫學部的聘請由中國政府做爲聯合研究員派遣去的。他雖然是個中醫,但由於調配出來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創造了對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有85%、對胰島素依賴型患者有19%的治療效果而引起了西洋醫學界的注目。

我從45歲起得糖尿病至今已有30年,雖然立即對此産生了興趣,但因爲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而大都沒有什麽效果,也就泛泛地問了問,便把話提主要轉向了中國的經濟。他雖然年輕,但很顯然承襲了父親的血統,大腦思路清晰,談吐不俗。
談話大約進行了兩個小時,臨走時青年送上了帶來的土特産之類的東西。我說:“年輕人不要在意這些”拒絕時,他說:“其實,這是家父配的藥”,我想既然是糖尿病的藥,那麽就看看到底怎麽樣,於是就收下了。誰知道他走了以後打開一看,哪里是糖尿病的藥,原來卻是男性性功能增強劑。

FOR HER1-2-3的人體試驗

糖尿病一旦嚴重起來,男性會出現精力衰退、陽痿等症狀。有的醫生甚至說如果不是這樣,人們也許就不會急急忙忙往醫院跑。因爲糖尿病既不是馬上死亡的病,很多人甚至不經過檢查還不知道自己血糖值高。因此,糖尿病權威的兒子拿來的雖然是性功能增強劑而不是他父親配製的糖尿病藥,也不能說完全不對路而一笑了之。藥上貼有FOR HER1-2-3(爲了她1、2、3)的藥名,是得到美國FDA許可的。

一看說明書才看到下面這樣誘人的說明。北京市紅十字醫院的院長(現在是北京朝陽己安苑中醫院院長)、斯坦福大學客座研究員種連進先生研製出治療糖尿病的愈消散舉世皆知,之後,他又根據同一原理配製出了能使男子海綿體細胞再生的HER1-2-3,據說此藥還得到了美國軍人家屬聯誼會的感謝信。

在修斯頓世界著名的實驗室給二十隻小鼠服用此藥,7到12天後有5位著名教授觀察到與用藥前相比,那些小鼠的生殖器外形大約增大了1.5到3倍。人類的細胞更新需要40天時間,所以只要在此期間堅持服用,會增長0.5到2釐米。藥物全部是由草藥配製而成,所以沒有副作用,與現今世上炒作的速效脖起劑不同。內心雖然半信半疑,但想到有FDA的許可,即使沒有效果也不會有什麽副作用,於是當下按照上面的服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早晚在飯前開始服用。中藥見效慢這一點我是知道的。

朱丹溪的再生理論從皮膚再生開始

Diabetes那個青年給我的藥中還付了一本由日本神吉出版社出版的種連信院長著的《糖尿病的克星》一書,於是立即看了一遍。種院長治療糖尿病的“愈消散”有促進胰臟細胞再生的作用,也就是根據這個理論胰臟機能得以恢復。根據同一構想製造出來的有治療腎臟的“洗腎丹”、治療癡呆症的“健腦益心”、還有一種往眼袋上一抹就會使膨脹的眼袋消失,從而恢復視力的令人心馳神往的中藥。“FOR HER1-2-3”這種性功能促進劑只是這種構想中一系列作品中的一個而已。

中藥繼承了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經過幾千年經驗的積累、歷經淘汰才流傳至今,所以不能說它不科學就一腳踢開。後來見到種院長直接問起此事才知道原來中醫名家朱丹溪曾有再生理論的構想,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但最近人們又都改變了看法。種先生承襲他的構想,從2千種草藥中選出配製的就是治療糖尿病的藥。

管用不管用用不著我出場,會有事實來證明,如果糖尿病藥真如評價所言,想必FOR HER1-2-3也有類似的功效。不管怎樣,人體實驗最好用自己的身體來做,於是我就每天2次,每次2粒吃了起來。連續服用了2個星期,你想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
在以我爲中心的邱友會上,我發言之後和會員們一起用餐,這時不論是坐在右邊的人還是坐在左邊的人都問“爲什麽你會有那麽漂亮的手呢”?我一看,以前出現的一些粗糙的地方都已徹底復原,兩手的皮膚又恢復了光潔。身上的皮膚比性交的效果提前一步恢復光潔,真使我吃了一驚。

中藥距生物科學的距離最短

人一到了77歲,不論是臉也不論是手腳,到處都會出現黑斑和皺紋。10年前在香港,我經人推薦一直在使用世界最初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的南美巴那德博士創制的乳液,所以和同年齡的朋友們比,臉上幾乎沒有黑斑。

我的太太從股票的買法到往臉上抹的乳液雖然都不按我說的做,但與她自己臉上的黑斑和皺紋比,她說:“看起來只有選擇乳液是你贏了”。但是,臉上雖說還過得去,但是總不能全身都塗抹這種價格昂貴的乳液,所以皮膚粗糙或起的一些疙瘩就用從順天堂醫生那裏拿來的藥。即便如此,由於糖尿病和年齡的關係,皮膚上疙瘩還是很難治好。

朋友們說我手背上的粗糙不見了,皮膚恢復了光澤,於是我又檢查了一遍全身,發現兩腿腿肚上起的紫色疙瘩大部分都消失了,留下的一些斑點也在變成新的皮膚。對性交起不起作用還要再等一段時間看看,但對皮膚的效果卻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僅這一點就不知道是多少人渴望的事。

仔細想想,口服如果對海綿體的再生有效,那麽根據常識便會想到對全身皮膚的細胞也會同樣有效。碰巧我喝的是男性性功能增強劑,忘了問對女性的皮膚是否起作用,細胞的再造理論現在在美國的生化學界可是個熱門話題。生物的細胞隨著歲月的增長再生能力會變得遲緩,據說如果能夠揭開其中奧秘,人類的壽命能夠延長至150歲至200歲。很久以前人們對中藥就有這樣的設想,現在配出的藥物所起的作用似乎已經接近了人們的這個設想。

發明者自身的人體實驗

在那之後又去北京的時候,我拜訪了剛好從洛杉機回到北京的種連進院長。那天是星期天,我們約好在名爲安苑中醫院的中醫醫院見面。由於我先到一步,便看了牆壁上貼著的報道。上面寫著臺灣國民黨元老、曾是蔣介石左膀右臂的陳立夫用了種院長的藥以後全愈的消息。我在10年前,就看到了臺灣的報紙上說陳立夫先生用了一種藥物治好了糖尿病之事。因爲陳立夫先生是臺灣中醫學會的理事長,他帶頭進行宣傳,所以我印象很深。

更巧的是前幾天我剛好看到陳立夫先生103歲壽終正寢的消息。陳立夫先生曾努力把種院長的藥引進臺灣,但是由於臺灣和大陸的貿易處於隔絕狀態,所以他的宿願終未能實現。此時我和種先生雖然是初次見面,卻出現了邱先生能否把陳立夫先生沒有完成的事業進行下去的一番內容的談話。

種院長配製的治療糖尿病的藥據說日本已經做爲健康食品從美國進口了。但是由於價格昂貴,普通百姓的收入狀況恐怕難以應付。初次見到種先生,感到他是一個很直率的人。他勸我除了喝FOR HER1-2-3以外還要喝愈消散,他說自己也是這樣喝的,並當著我的面把藥喝了下去。他雖然只有剛進50歲的年齡,也許自己覺得有糖尿病的迹像,或許覺得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如果見效,那麽治療效果一定最值得信賴。他還給我看了他在自己眼睛下面塗的一種叫做EYE AWAY的眼袋乳膏的結果,並告訴說現在眼袋裏面的細胞正在進行更新。如果這是真的,對黑斑和皺紋也一定有效,那麽,也許對化裝品行業來說將是一次大革命。
 

 陳立夫先生的題詞  

Inscription of Mr. Lee-Fu Chen, former Chairm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sociation and former Education Minister of Taiwan.